由於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成熟,皮膚表面積與體重的比例也較大人高,容易受環境溫度的影響而出現高溫或失溫,因此寶寶的保暖與否,更需家長多份細心與注意!
爸比媽咪們要衡量孩子冷暖不應該從手腳感覺,因該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上背心部,只要打一個手指〈建議用食指,比較精準〉從孩子後衣領處伸進上背心部,左右橫掃一下,如果手指感覺溫暖舒適,說明孩子衣服夠了,如果覺得有發燙甚至有濕嫩感,說明孩子出汗了,衣服穿多了,如果手指不夠溫暖,代表要加衣囉!
為什麼以上背心部溫度衡量孩子穿衣標準?
帶大家認識一下上背心部的大椎穴。
大椎穴其實是體現一身陽氣溫度最直接的地方,選擇這部位穴位選擇穿衣標準,最直接方便且簡單。
不要小看一個大椎穴,想要孩子體質增強,不易外感,最直接方式就是保護大椎穴不受涼唷!
夏秋交替,寶寶該如何穿衣?
洋蔥式穿衣法
忽冷忽熱的季節,穿多會讓好動的寶寶覺得活動不便;穿少孩子又容易著涼感冒,此時可用「洋蔥式穿衣法」,以利隨時調整寶寶的穿著,依天氣變化或是環境溫度,一層層的脫掉或是穿上,並利用小圍巾、帽子等配件增加穿脫的靈活度。
最裡層:由於寶寶好動容易流汗,挑選貼身內衣,要以舒適、吸汗性強為原則,材質上以純棉、彈性纖維等較佳,有些羊毛材質則較不適合幼兒細緻的膚質。而由於天氣還未極冷,穿著貼身小背心會比長袖內衣合適。
第二層:在貼身內衣外頭套一件T恤或是襯衫,白天活動量大可著短袖,傍晚過後則可調整為長袖,但記得不要太過厚重,也要避免套頭的衣物。
最外層:穿完了兩層之後,可再視氣溫變化,增添外搭的小背心或者薄外套,外套的材質以防風為主,能幫寶寶擋風並保暖。
下半身:秋天還不至於太過寒冷,褲子只要過膝,或是穿著七、八分褲,再加上鞋襪即可,太長的褲子容易讓寶寶覺得太過悶熱、不好活動,而襪子則可以依天氣變化調整長短;記得襪子選擇有防滑設計的為佳,可以避免寶寶在室內遊戲、行走時滑倒的意外。
把握穿衣原則
外套不能少
即使是短暫的外出,都要記得給寶寶加件薄外套,既防風又可幫助保暖;而回到室內也不要馬上脫掉孩子的外套,先讓寶寶適應室內的溫度,並觀察寶寶的情況與活動量,再斟酌何時給寶寶脫外套。寶寶的皮下脂肪較薄、體溫調節中樞較不成熟,但基礎代謝率又高,容易流汗也容易著涼,因此衣物的穿脫要謹慎。
熱減一,冷加一
由於寶寶對於溫度的敏感度較大人高,因此要幫寶寶穿衣,基本上把握「天熱時比大人少一件,天冷時比大人多一件」的原則,但還是要視寶寶的活動量與身體狀況而定,為了保暖而給寶寶穿太多,一旦活動量大反而容易流汗,加上吹風便著涼了。可多觀察、觸碰寶寶四肢的溫度,如果涼涼的就要幫寶寶添衣,遵循原則之外,還是要懂得變通的喔!
小小叮嚀
寶寶的身子要暖暖,但是孩子的小腦袋瓜也不能受涼,尤其嬰幼兒的頭髮尚未長密,這時「帽子」就可以發揮極大的功效,除了白天能夠遮陽之外,還能幫助頭部的保暖並保護頭皮,但是穿戴時也不宜太緊或太鬆,材質上的選用更要以柔軟舒適為主,才不會讓寶寶產生不舒服的感覺。寶寶有時還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,爸比媽咪更要用「心」聆聽寶寶的需求,就可以健康度過季節變換期囉!
參考文章:
http://www.life.com.tw/?app=view&no=205528
育兒知識小分享~
留言列表